1.人文引領下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
設計的教材正是立足于對技術的重新解讀,真正摒棄技術即技能的傳統觀念,注重人文引領下的作為“文化的技術”、“方法的技術”和“行為的技術”三者的有機統一。
2.學生為主體的雙邊學習活動及技術學習內容的共同建構。
本套教材設計的學習目標、隨堂活動、課外練習、每章總結以及綜合實踐等方面的欄目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學生
動機、態度、認知、體驗、反思、遷移等心理結構或因素的綜合參與提供了方向上的有效引導和資源上的有利條件。
3.從教育的意義出發,實現技術教材內容的“課程化”。
本套教材的編寫緊緊圍繞“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這一課程目標。
4.充分體現通用技術教科書的學科特點。
教材繼承了技術類教科書文字規范、圖文并茂的優良傳統,同時又實現了
創新。
5.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體現教材設計的彈性,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
本教材在保證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同時,為有不同技術學習需求、有不同技術學習速度和認知方式的學生提供富有彈性的教材設計,從而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條件。
江蘇鳳凰教育發展有限公司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教材服務中心
網站備案號:蘇ICP備08018972號-1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湖南路1號鳳凰廣場B座23樓 郵編210009